凤凰网上有篇新京报评论,反映浙江天屿山、神仙居、白云山等多个景区安装上下山“天梯”,实现“无痛爬山”引发的议论。称赞者说天梯“设计暖心““山一步没爬,景一处不落”,让老人、小孩、孕妇、病人等体力欠佳或不爱运动的人实现了“爬山自由”。疑惑者表示,“无痛爬山”还有没有爬山的乐趣?也有人担心电梯会破坏自然景观,不过评论指出当年一些山岳景区修建索道也曾引发不小争议,但索道建设并未因此裹足不前,目前已成为山岳景区的标配等。
真是开卷有益,受本评论启发,也谈些对景区流行安装电梯的看法。
第一次见到“无痛爬山”“爬山自由”之说,甚感新鲜。然而,什么是“无痛爬山”,爬山何以有痛呢?以己之见,爬山原本是充满阳刚之气和生活乐趣的快乐之事,也是休闲健身、提升生活品质的载体,常听到人们说最近忙的都没有去爬山或很长时间没有爬山了,表达的是对爬山的肯定、向往之情,说明爬山并非痛苦之事。
爬山的乐趣在于爬山过程,不光是上到山的高处,中间还有很多故事,比如自我愉悦、活力再现,克服久走平地的不适、锻炼意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持,爬山伙伴之间交流互动、相互鼓励、比学赶帮超,沿途观览山水景致、野生动植物、拍照留念,上山后满满的成就感、兴奋的心情和一览众山小的收获等。旅游回去后也可以骄傲的告诉家人、朋友,曾经爬上什么山,有什么深刻的记忆等,有的人也可能以后不再来了,但深刻的印象足以时时回忆。
爬山,是多么充满情调的一件好事,怎么能用“痛”来形容呢,“无痛爬山”之说无意中把人们自古喜爱的爬山运动打入了另册,这完全不可取。再者,游山玩水本来就是有挑战的事情,所以人们才乐此不疲,不可能有全民“爬山自由”,平地上还有人行走困难呢。
景区过去装索道,现在安电梯,虽然说的是方便游客,但真想爬山的人,是否需要这样的方便,可能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以索道、电梯代替道路和步行爬山,相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知深度和旅游体验,应该是大不相同的。索道、电梯快速转运人,其实质是有水快流,导致游客对景区丰富内涵的欣赏严重不足,印象模糊,旅游品质无疑是大大下降了。
我国值得一游的地方很多,人们来到一个景区不容易,所到景区运营者有责任引导游客且行且看,细嚼慢咽,不要连蜻蜓点水都谈不上。如果景区引导人们以电梯爬山,把索道作为标配,此风可以提倡、流行的话,下一步便很可能是乘直升机旅游,一起飞就可以看很多地方,但还能不能叫旅游就很难说了。
如果基于山岳景区的旅游,可以不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就能达到目的的话,那现在电视台、手机平台播放的无人机拍摄的各地大美河山视频,坐在家里、走在路上就能大饱眼福,何必还要长途跋涉去再坐电梯旅游呢。如此的话,自然旅游就有消失的危险。
再从生态保护上看,我国自然区域已经少之又少,景区是不多的留存地,之所以可以开展旅游,是要以影响甚微的轻型旅游活动取代其它令自然面目全非甚至不复存在的的重型开发活动,达到长久保护、永续利用。自然景区不是高楼大厦、商超等纯人类社区,人们常说旅游只留下脚印、不带走一片叶子,想必景区的人工设施应该最少化、最简化、最小化才对。
一般来说,所有景区基本的接待、道路、运营管理等设施已经很多,再刻意加上跨越不同山头、从山脚到山顶的索道、电梯,它们都是大块头,为了安全必须复合严格的技术标准,修建和运行对生态和景观有没有影响,身临其境的人们可以判断。自然本身是协调美,索道、电梯是自然难以协调的钢筋水泥和电气化,是打破自然美的额外之物,却无处藏身也不能逃遁。我们还是要向先辈们学习,像先辈们一样,给后代尽可能多留些自然美,少些人工化。
赞赏新京报评论最后的总结,照录于此:乘坐电梯“无痛爬山”固然给游客带来了欣赏美景的舒适与便捷,但其建设与推广更要考虑周全,既要确保运行的安全性,又要重视对生态的保护,不影响后代享受壮美山川的权利。并补充一句:旅游景区要以人无我有的自然品质优势,在引导游客获得诗与远方的深刻体验、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发挥关键作用。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9游会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9游会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9游会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