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治邦局长在2009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讲话 -9游会

9游会 > 湿地新闻 > 领导活动 > 正文
[][评论][] >>

贾治邦局长在2009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讲话

媒体:国家林业局政府网  作者:贾治邦
专业号:
2009/1/9 22:10:28

2009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8-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同志作会议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是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8年、安排部署2009年林业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关于2008年林业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大局,狠抓工作落实,全力应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总体上保持了林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一)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注入了新活力。一年来,各级林业部门解放思想,奋发而为,开启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掀起了一场涉及广大农村的绿色革命,为林业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林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取得了新成效。福建、江西、辽宁、浙江、云南5省基本完成主体改革,河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8省市全面推开主体改革,其他省区市都在积极开展改革试点。

亿万农民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获得了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发家致富的创业平台,不少山区农民的家庭财产增加了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部分农民林业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60%,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各种生产要素大量向林业流动。2008年,河南省投入林业资金61.3亿元,造林601万亩,比上年增加337万亩;云南省投入林业资金35亿元,有效带动了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南华县通过发展以野生菌为主的林下经济,实现产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五街镇农民户均收入2万元,高的达8万多元;福建省林业贷款余额66.1亿元,有55万农民工返乡务林;江西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0亿元, 40.9万农民工返乡务林,全省农民人均林业现金收入680元,同比增长15%;辽宁省有1200万农民经营林业,收入明显增长;河北省发展林下经济60多万亩,产值10多亿元,实现了农民“不离乡、能就业,不砍树、能致富”。同时,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也取得新进展。

二是林业机制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了林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国家明确要求,建立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全国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已达到6.99亿亩,25个省区市建立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地方年补偿资金达18亿元,福建省从水资源费中安排35%用于生态公益林补偿。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开始建立,江西省26个县近300万亩森林纳入火灾保险,保险金额近14亿元。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统筹规划。通过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林业发展实现了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向多渠道投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全面推动的转变。

(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一是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造林7157万亩,同比增长22.1%。河南、江苏、云南、贵州、山东、上海、河北、福建、宁夏、江西、内蒙古、黑龙江12个省区市超额完成造林任务。国家已初步确定延长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实施期,进一步完善了退耕还林政策,增加了三北、沿海防护林等工程建设投资。形成了生物质能源林、碳汇林、珍贵树种培育等新的增长点。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深入开展,完成义务植树23.1亿株。森林经营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全面实施了森林经营工程,湖北省完成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634.8万亩。强化了“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理念,造林基地供种率提高到63%,良种使用率提高到51%,种苗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实施了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资源管护力度不断加大,基本保持了林地资源平衡。

二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明显。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深入推进,一些重要和脆弱湿地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开展了江苏溱湖、湖北大九湖等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全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36处、国家湿地公园38处,49%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荒漠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强化了地方政府防沙治沙责任,沙区全面实施“三禁”制度。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大于扩展面积,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进一步加大了防沙治沙力度。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扩展趋势实现逆转。塔克拉玛干等重点敏感区治理步伐加快,重点沙区绿洲面积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启动,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沙尘暴监测应急工作进一步完善。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林业自然保护区达2006处,面积18.4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8%,90%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朱鹮、扬子鳄、野马等放归自然的试验积极推进。圆满完成了大熊猫赠台相关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野生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五是促进了其它生态系统发展。加强了城市森林建设,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1%。上海市完成屋顶绿化10万平方米,推进绿墙建设和立体绿化29公里。加强了农田林网和草原防护林建设。生态建设呈现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全面协调推进的局面。

(三)林业抗灾救灾取得重要成果,应急能力明显增强。面对接连发生的重特大突发灾难,全国务林人紧急行动、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英勇奋战,战胜了各种困难,夺取了林业抗灾救灾的胜利,恢复重建也取得重要成果。

一是成功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受灾最重、损失最大、影响最深远、恢复最艰巨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级林业部门领导立即赶赴一线救灾,林业干部职工奋力救助受困群众,林业专家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救灾,抗灾信息迅速沟通,应对措施及时落实,减少了林农损失,得到了中央支持,完善了林业抗灾救灾机制。在湖南郴州召开了全国林业灾后重建现场会,全面部署了恢复重建工作。国务院决定投资364亿元开展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明确了减免世行贷款债务、将林业救灾资金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等八项政策。

二是积极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甘肃、陕西等灾区林业部门紧急行动、昼夜奋战,全力抢救受灾群众,妥善疏散大熊猫,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千方百计保障供给。非灾区林业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捐款捐物,全力支援灾区水、电、路、通讯设施的恢复重建,积极解决灾区物资缺乏和看病难等问题,妥善安排灾后重建和群众过冬。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林业局等5部门制订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落实林业投资131亿元。

三是成功处置森林火灾等灾害。在全国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林下可燃物大量增加、防火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的严峻形势下,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火。吉林省实现连续2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成功防治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灾害,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作出了贡献。通过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林业应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四)林业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兴林富民取得新成效。

一是林业产业规模扩大。由于受雨雪冰冻灾害和地震灾害,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林业产业发展总体放缓,但林业总产值预计仍可达1.33万亿元,同比增长6.08%,进出口贸易额有望突破700亿美元。全国规模以上林业企业超过1.5万家。福建、广东、浙江的林业年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四川省林业吸引外资6.9亿元,为上年的10倍,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新增10家,达到47家。江西省林业产值同比增长21%,河南省增长21%,辽宁省增长13%。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优化。速生丰产林、木本粮油林等快速发展,纸浆和人造板原料林成为社会投资重点,企业、农户、外商成为商品林投资主体。初步形成了木竹加工、木桨造纸、林特产品、花卉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等产业集群。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到709处,森林旅游人数超过2.5亿人次,社会综合产值 1200亿元,同比增长20%。林业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52:41:7转变为44:48:8。

三是林业特色产业蓬勃兴起。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形成森林食品和北药主产区。云南、湖南、江西等省形成木本粮油特色产业,湖南省2008年茶油产量达到12万吨,产值65亿元。广西自治区已建成速生丰产林2600万亩、经济林3300万亩,产值350亿元。河南省经济林面积达1300万亩,花卉苗木面积85万亩,亩均收入4000元。新疆、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形成林果特色产业,新疆种植林果1450万亩,产值120亿元,阿克苏、喀什等地把林果业作为实现农民人均收入8000—10000元的抓手,若羌县已实现农民人均红枣纯收入5670元。林业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兴林富民已成为各级林业部门的生动实践。

(五)生态文化建设扎实开展,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不断强化。

一是生态文化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成立了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等理论研究和组织机构,扩展了生态文化建设内容,丰富了生态文化内涵,生态文化不断向自然、社会和人文文化拓展,向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渗透。

二是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命名了一批现代林业示范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北京市全面兑现“绿色奥运”七项承诺,高质量完成了奥运绿化重点工程。广东省按照“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打造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河南省把“村镇绿化”作为十件大事之一,投资1.83亿元,1.35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海南、安徽、福建、重庆等省市建设了一大批“生态文明村”、“森林人家”、“农家社区森林公园”等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基地。

三是生态文化传播力度加大。林业纳入了党的宣传工作布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林业的力度加大,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体关注林业的热情提高。制作播出了《森林之歌》《山林的呼唤》《踏界》等一批影视片,多次组织著名文艺家深入林区采风,举办了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等活动。江西省将生态知识编入了《义务教育地方课程通用教材》。

四是生态文明观已开始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行动。一些地方政府把“追求科学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生态文明,确保发展永续,确保生态永续,确保宜居永续,确保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旗帜,积极采取重大举措,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山西省近3年年均投资50亿元,实施身边增绿工程。江西省规划投资120亿元,实施“一大四小”工程。重庆市规划投资480亿元,建设“森林重庆”。交通、铁道等部门加快绿色通道建设,完成绿化里程10万多公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7个省区实施了10个碳汇造林项目。通过发展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生态文明观开始影响政府的决策和社会的行动。

(六)积极应对国际林业热点问题,增强了我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一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和外交活动。我们把落实胡锦涛主席在第15次apec会议上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举全局之力积极推进,取得重要进展。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林业局和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中央编办、气象局等组成的“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部际协调小组,拟定了网络发展路线图,召开了由24个国家、地区和16个国际组织出席的网络启动会议,发布了与美国、澳大利亚共同制订的网络框架文件,落实了3亿元网络发展专项资金。在去年底第16 次apec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宣布“网络”正式运行,并被写入会议宣言。同时,还参与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编制工作;将森林与气候变化列入中欧领导人峰会内容;积极参与林业国际规则制订,出席了第14次应对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升了我国林业对外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推进林业双边和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中美经济战略对话,配合中欧首脑会议,促进中欧森林执法合作。认真做好大熊猫、朱鹮、东北虎等外交配合工作。继续加强林业双边、多边国际合作。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已发展到35个,与50多个国际组织和双边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初步建立了全球竹藤合作网络。

三是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国际义务,认真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并积极协调推进全球生态建设,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加大技术和资金输出力度,援助欠发达国家生态建设,受到国际社会赞誉。特别是由于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人工林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我国林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话语权和主导权不断增强,为国家重大外交作出了贡献。

(七)林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保障能力明显加强。

一是林业建设资金明显增加。落实中央投资563亿元,林业信贷资金117亿元,地方各类投资上千亿元。去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林业投资36.5亿元,首次开展了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

二是依法治林扎实推进。修订了森林防火条例,扩大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推行了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了林业行政执法行为和许可行为,加强了“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了“飞鹰行动”等严打行动。

三是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良种繁育、产品加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油茶产业,全力开展科技支撑服务,科技贡献率提高到39.1%。加强了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争取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四是机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加强了林业机构建设,拓展了林业部门的职能,增加了武警森林部队编制,推进了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强化了林业工作站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四型机关、做五个模范”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机关两建和廉政建设。老干部、社团和后勤保障工作也得到加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归功于全体务林人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林业工作的同志们和林业建设者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林业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林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协调。主要是由于改革滞后,长期忽视森林经营,导致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林业提供生态产品、林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的能力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是林业内部发展不协调。主要是不同区域之间、一二三产业之间不协调。三是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主要是林业投资不稳定,林业法律法规与扶持政策不完善。四是林区基础设施落后,职工生活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二、关于当前林业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审视当前的林业形势,对于把握大局,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上看,全球出现的两大危机对林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加深,对林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去年1-10月,林产品进出口额增长15.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人造板、木地板出口价格下降25%-30%,导致部分加工和出口企业关停。据调查,全国胶合板企业有50%左右关停,木材初加工企业有60%左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我国林产品出口的影响还会加重。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也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等提供了机遇。二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赋予林业更加紧迫而艰巨的使命。随着人类对森林、湿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成为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据英国政府气候变化与发展顾问尼古拉斯·斯特恩发表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预测,到2035年,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相当于20世纪上半叶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损失的总和。专家认为,生态危机比金融危机对人类的危害更大,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经济萧条了可以再次繁荣,但生态危机的危害不是几年、十几年,而是上百年甚至很难逆转,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的战略任务和国际外交领域的热点问题。我国林业建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林业部门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从国内来看,中央近期作出的两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林业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生态承载力低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不协调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新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中国的生态承载力已经超过负荷,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负债国”之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必将有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和价值观,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自觉主动地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为加快林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对林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要求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实现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林业建设者带来更多福祉,为改变生态与经济不协调的状况发挥主体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二是国家拉动内需的重大政策,为林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重大措施,这为林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可以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政企分开改革和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调整完善林业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可以加快林区道路、电网改造、饮水工程、职工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可以减少森林资源采伐,使林区休养生息,并争取启动森林经营工程,解决森林经营长期没有投入的问题;可以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林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以务实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降低金融危机对林业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促进就业增收、拉动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争取林业投资和优惠政策,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出应有贡献。

综合分析当前的林业形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我们既面临着十分宝贵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危机感、重大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精心谋划好林业工作,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力应对面临的挑战,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2009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以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继续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

发展现代林业是林业工作的总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工作的总目标,促进科学发展是林业工作的总要求,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的核心和主题,共同成为林业建设的旗帜和方向。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其核心内容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和不断提升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只有发展现代林业,建好林业三大体系,特别是实现生态良好,才能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高级的文明形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崇高目标,也是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全国提出的根本要求。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贡献。这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对林业建设的根本要求。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发展现代林业,必须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在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中,森林生态系统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林是山之衣、水之源,是野生动植物种群的主要栖息场所,是生物物种的基因库。科学家把森林喻为地球之肺,把湿地喻为地球之肾,把生物多样性喻为地球的免疫系统,把荒漠化喻为地球的一种很难医治的疾病。这“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建设和保护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地球的健康,关乎着人类生存的根基。只有长期地建设和保护好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生存的绿色家园,人类才能永远地在这块绿色家园中繁衍生息、发展进步;只有山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我们的家园才能更美好。

林业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能为社会提供具有生态功能的生态产品,又能为社会提供具有经济功能的林产品和具有文化功能的生态文化产品。那么,林业是怎样生产生态产品的呢?科学家早就指出,林业是生产生态产品的部门,种一片林子,就像办了一座工厂,森林通过与地圈、生物圈的能量交换和其自然属性生产生态产品,如: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放出氧气,通过其自然属性提供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温湿度、吸附粉尘、减少噪音、减少辐射等生态产品。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我国森林涵养的水量相当于我国水库总库容的80%。同时,湿地等生态系统也是生产生态产品的工厂,我国湿地保存的淡水占全国淡水的96%。当今社会,唯有生态产品是最短缺的产品,过去凭票购买商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林业部门一定要努力工作,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社会和人民。

要落实好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当前必须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是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深化改革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努力做到“三要”、“三树立”。“三要”就是:一要深入学习、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联系林业工作实际,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对林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推进林业实现科学发展。二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构建能够保持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林业体制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重大变革,要全力推进并不断深化林业改革,不断解决集体林业、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来审视林业工作,推动林业发展,既要努力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服务大局,着眼于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到“三树立”:一是树立市场观念,彻底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和调节林业要素和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树立现代林业观念,不断用新技术开发和提升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宣传者,倡导和教育社会树立崇高的生态道德观,推动生态建设。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兴林富民。以人为本是实现林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兴林富民是林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根本宗旨。在林业建设的全过程中,一定要始终把握和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兴林和富民的关系。兴林是林业发展之本,富民是林业发展之基。只有兴林,不断增加森林资源,不断壮大林业产业,才能发挥林业巨大的经济效益,让务林人致富;只有富民,让务林人在林业建设中发家致富,分享到林业发展成果,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更好更快地促进林业科学发展,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二是生态和产业的关系。只有搞好生态建设,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只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才能更好地支持和保障生态建设。必须在生态建设中不忘发挥产业功能,在产业发展中不忘兼顾生态需求,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三是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在严格保护资源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实现以利用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

第三,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森林经营。林业发展方式落后、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低下是我国林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强森林经营,大幅度提高森林质量,才能全面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这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坚持把森林经营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永恒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把科学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林业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学习借鉴国际森林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总结推广基层群众创造出来的“营、造、管”经营抚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制订科学经营方案,提高加大科技转化率和良种使用率,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规范森林经营行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林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模式。

第四,坚持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我国林业科技无论是创新还是推广都远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林业科技含量低,科技贡献率只有39.1%,不仅低于农业49%的水平,也低于全国42%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着力提升林业建设者的素质,努力提高林业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坚持发展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先进文化,是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主要途径,是影响政府决策和人们行动的深层次因素,也是推动林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国内外著名的生态学家和社会学家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渡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人类创造了技术圈,入侵生物圈,进行过多的榨取,从而破坏了人类自己明天的生活基础。因此,如果我们想自救的话,只有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革命。”这些都深刻启示我们,加强生态建设,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必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道德操守,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领导生态文明观念强,哪个地方的资金投入就多,生态建设的力度就大;哪个地方群众的生态意识强,哪个地方的生态系统就保护得好。发展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观念,是林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强宣传教育,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关于2009年林业建设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今明两年又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各级林业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林业工作,全面完成各项林业建设任务。2009年,计划造林8220万亩,义务植树25亿株,实现林业总产值1.4万亿元,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林农收入,为实现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速推进造林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状况。一是加快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要全面完成规划任务,着手编制工程延续建设规划,完善相关政策并争取有所突破。退耕还林工程要实施好巩固成果专项规划,稳步推进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三北防护林工程要以3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为新起点,加大建设力度。沿海防护林工程要以防灾减灾为中心,修复加宽基干林带并形成纵深防护林网络。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等工程要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同时,还要力争启动一批新的工程,各地也要谋划启动一批有区域特色的省级重点项目。二是大力推动重点区域造林绿化。近年来,一些省区市及地县的党委、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为推动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各地林业部门要乘势而上,全力抓出成效。国家对地方积极性高、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一些省区市和重点区域取得突破,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全国造林绿化工作。三是着力推行身边增绿。在抓好深山远山造林绿化的同时,更加关注和重视人居生态建设,不能光让林上山,还要让林进城、上路、入村,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 “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要突出“身边增绿”,要在继续抓好铁路、公路等通道绿化的基础上,与教育部联合抓好全国大中小学的校园绿化,努力建设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校园,确保城乡居民享受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四是大力加强森林经营。加快编制并争取批复《全国森林经营规划》,抓好100个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和中幼林抚育、珍稀树种培育、森林健康试点建设。积极探索不同区域提高林业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一是严格保护管理林地。抓紧报批实施《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抓紧制订《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办法》,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抓紧汇总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二是加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推进实施湿地保护规划。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编制湿地公园总体发展规划,实施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方案,新建60个湿地公园。做好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和履约工作。三是加快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编制《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规划》,在认真总结京津风沙源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风沙危害重点区域治理,启动西部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推进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健全荒漠化监测体系,搞好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与工程效益评估。四是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扩大工程建设规模,开展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和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编制《全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恢复实施方案》,实施《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实施方案》。启动全国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加强动态监测和进出口管理。争取实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二期工程,提高监测防控能力。

(三)扎实开展灾后重建,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一是实施森林防火工程。大力宣传和认真落实《森林防火条例》,推进依法防火。实施《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突出抓好火险预警、航空消防、防火道路、林火阻隔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型直升机,完善防扑装备,提升综合防控水平,力争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二是启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争取尽快批复实施《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鼠兔害等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防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地方政府防治责任,推行联防联治、无公害防治。三是扎实推进汶川地震灾后生态恢复。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确保规划分解到位、政策兑现到位、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大熊猫繁育和科研基地尽快恢复重建,确保生态恢复顺利推进。四是扎实推进雨雪冰冻灾后林业恢复重建。加快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森林防火、林业基层单位公用基础设施等恢复重建,确保建设质量。积极协调配合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抓紧落实雨雪冰冻灾后恢复重建八项政策。要争取地方各级财政增加林业生态恢复重建专项资金,争取各级政府把林业灾害救助纳入相关救灾资金渠道,对因灾形成的造林债务和损毁住房的债务进行统计核销。

灾后恢复重建为调整林业结构、加强森林经营、提高质量效益提供了契机。各有关省区一定要注意,恢复重建决不是简单的恢复原样,要把恢复重建与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结合起来,与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结合起来,与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科技指导,抓好典型示范,以此推动林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

(四)着力改善林区民生,切实抓好林业基础建设。一是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试点。争取尽快全面启动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各地林业部门要会同当地发展改革、住房保障部门,抓好工程招标、建材采购和房屋分配等关键环节。优先解决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因伤致残致死、因重大疾病和自然灾害导致家庭困难职工的居住问题。争取国家安排专项投资,启动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试点。有条件的省份,要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先行启动,为全面推开探索经验。二是切实提高林业职工收入。摸清林区低收入职工底数,积极协调当地社保部门,将国有林区、国有林场低收入人群纳入地方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享受地方最低生活补贴。三是推进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将国有林区、国有林场饮水、供电、道路、医疗、学校、公安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划,争取落实建设资金。四是加强种苗基础建设。尽快制订实施《全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加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建设,突出主要造林树种、油茶等木本粮油树种、珍稀树种等良种培育,强化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管,加强区域性种质资源库建设,提高良种壮苗生产能力,推动林木种苗由数量保障型向良种效益型转变。五是强化林业基础工作。进一步研究建立布局合理、反应及时、准确高效的林业监测体系、评价体系和统计体系,科学反映林业的多种功能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

(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一要做实第一产业。加快发展以用材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扩大各种资源基地建设规模,逐步形成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大径材和珍贵树种、木本粮油、竹藤、花卉、森林药材、森林食品、林产化工原料和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主导产业。要引导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着力建设高产油茶林等木本油料基地。要加强组织指导,推广优良新品种、科学的修剪技术和种植模式,建立高产示范林,进一步抓好湖南、江西、云南等省高产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二要做强第二产业。要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第二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扶持100家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10大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竹产品、林化产品、木本粮油产品、生物制药、林业机械制造和生物质能源等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实施名牌战略,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三要做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服务业。加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建设,扩大生态旅游消费。打造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生态旅游精品,构建相互衔接、相互带动的生态旅游圈。

(六)大力发展生态文化,进一步树立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一是加强生态文化产品挖掘和创作。普查、收集、整理我国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挖掘一批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生态文化产品。开发非物质生态文化和历史人文生态文化,发展自然资源生态文化。组织创作一批优秀的文学、影视、戏剧、美术、音乐等生态文化作品。二是发展特色生态文化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开发生态旅游等特色生态文化产品,扩大生态文化产业规模。三是强化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生态志愿者行动,办好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等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政绩观。

四、关于加强领导、深化改革、提升林业发展能力

2009年,林业建设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林业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政策法规、扩大对外开放、注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林业发展的能力。

(一)深化林业各项改革,进一步理顺林业体制机制。一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确保5年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已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省份,要切实抓好配套改革,抓紧建立审批程序简便、农民满意的采伐管理制度,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抓紧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资质管理制度,健全森林保险制度和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已完成改革试点的省份,要全面推进主体改革。其他省份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二是扩大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规模。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不断完善改革措施,尽快报批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力争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三是积极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深入总结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经验,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二)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林业科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一是推进林业科学化进程。加强良种培育、重大森林灾害防控、生物产业技术研发,抓好国际新技术引进,加强重点实验室、生态站网、示范基地建设。大规模开展林业基层技术人员和林农培训,大力推广林业实用科学技术,提高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能力。加强智力引进、基因安全、新品种保护和森林认证等工作。推进林业标准化建设,健全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为推进林业科学发展发挥示范作用。二是提高林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推进林业机械研发应用,推广林木种苗生产、造林绿化、林木采伐、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名特优林产品加工和储藏等专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三是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及《技术指南》。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尽快形成布局科学、高效便捷、先进实用、稳定安全的全国林业信息化格局。逐步将全国林地、沙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基础性林业资源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形成对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的全面有效监管。加快林业综合办公系统建设,推动办公自动化,提高林业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加速完善政策法制,构建林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依法治林力度。推进森林法修改和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的制订,加强地方性法规建设。加强森林公安执法能力建设和大要案查办,开展打击涉林案件专项行动。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完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审批制度,尽快实行网上审批。二是完善林业补偿与补贴制度。扩大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探索建立商品林补贴制度。尽快落实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及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试点,探索完善补偿制度。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三是制定完善林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林业贴息贷款政策,扩大林业小额贷款试点。争取提高造林投入标准。探索建立造林后评价制度。争取延长“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恢复林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积极协调落实资源节约型、劳动密集型和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林产品税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野生动植物繁育的扶持政策。

(四)扩大林业对外开放,拓展林业发展空间。一是完善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快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建设。积极实施碳汇造林项目,开展碳汇计量研究。二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林业对外合作战略。鼓励开展海外森林开发和开拓海外林产品市场。拓展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林业建设和管理水平。三是提升林业国际合作的主导力。积极参与多双边林业事务,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林业规则制订,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妥善应对非法采伐等国际林业热点问题和林产品对外贸易摩擦。加大林业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国林业的国际影响力。

(五)加大林业资金投入,为林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找准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林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机会的潜力和优势,积极争取生态工程、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扩大林业投资规模。各司局各单位要放宽视野,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将林区卫生、教育、扶贫、电网改造、社会保障等纳入中央有关部门的投资安排。二是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投资。积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将林业建设纳入地方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启动实施一批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色、带动力强的林业重点项目。三是积极吸引社会投资。畅通林业投资渠道,完善林业投资政策,为社会投资林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平台和条件,吸引社会投资向林业流动。四是调整完善投资结构。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资金投入要有利于推进林业改革,有利于推进生态建设,有利于培育主导产业。坚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加森林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利于改善民生的投资,积极扶持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五是切实加强资金监管。要规范并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程序。要厉行节约、加强调控。强化资金使用和运行管理,健全林业资金目标管理约束机制和责任体系,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确保林业资金运行安全有效,做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六)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林业部门科学执政的能力。一要认真抓好政治思想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升林业干部职工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转化为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二要切实落实工作责任。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监管措施到位。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监督,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大力树立先进典型。加强调查研究,把握林业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把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发挥“点亮灯一盏,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林业工作的基本方法,切实抓住、抓好、抓出成效。四要着力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林业干部培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和执行力。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大胆使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加强林业基层机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林木种苗站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武警森林部队和基层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增强森林防火能力。抓好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增强林业执法能力。五要不断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把廉政建设贯穿于林业工作全过程,坚决遏制林业系统职务犯罪高发势头。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完善林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防范风险能力,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

同志们,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是中央的重托,是群众的期盼,是形势的要求。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把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阅读 4980
推荐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09/1/12 14:45:15写道:
[原文]贾局长应该关注一下湿地征文活动混乱的局面!居然关闭了评论窗!未免太封闭太保守了!国家林业局就听任那几个人在那里为所欲为?
怎么象狗一样的乱叫?见到主人回家了还狂吠,不怕被你们家主人打死啊?
所有的评论都在,所有的评论窗口也都在,哪里关闭了?楼下两位朋友的提问你回答啊,怎么不叫了?
游客于2009/1/11 21:45:13写道:
[原文]贾局长应该关注一下湿地征文活动混乱的局面!居然关闭了评论窗!未免太封闭太保守了!国家林业局就听任那几个人在那里为所欲为?
请问哪个窗口关了啊?
独孤香心于2009/1/11 16:42:51写道:
[原文]贾局长应该关注一下湿地征文活动混乱的局面!居然关闭了评论窗!未免太封闭太保守了!国家林业局就听任那几个人在那里为所欲为?
一派胡言!哪里的评论窗关闭了?做人怎么这么不实事求是?
游客于2009/1/10 19:19:48写道:
贾局长应该关注一下湿地征文活动混乱的局面!居然关闭了评论窗!未免太封闭太保守了!国家林业局就听任那几个人在那里为所欲为?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9游会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9游会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9游会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9游会首页, 9游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