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空间理论与陕西实践 -9游会

9游会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评论][] >>

生态空间理论与陕西实践

媒体:价值中国  作者:党双忍
专业号:
2019/10/16 11:27:32

 自然生态空间,简称“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国土空间。生态空间,包括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海洋、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河流、湖泊、荒地等。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一起,构成完整的国土空间。

  在人类文明之先,曾经洪荒的地球是一个整体的空间,也是一个混沌的空间。这就是原生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即自然生态空间,抑或是自然的荒野。人类原本是大自然的精灵,以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为家。正因如此,人们也常说,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刻,如同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核裂变”。由此,开启了单一物种改变地球表面空间结构和地球生态系统演化的历史进程。起初,聪明的人类,就浑然生活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资源,与大自然合二为一,和谐共生。随后,人类向大自然学习,学会了驯化动物,学会了栽培作物,也学会了用火,由此在森林草原空间上开辟出新的空间,用于种植作物,饲养家畜,这就是开辟了以生产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空间。那时,人类文明主要表现为农业文明,农业空间也就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空间载体。后来,在农业空间的基础上,人们进行贸易,进行加工,形成了市场,形成了集镇。于是,在农业空间基础上出现了加工中心、贸易中心,也就是诞生了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城镇空间。如今,人类已经完成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历史转型,城镇空间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空间载体。至此,地球表面不再是单一的“自然生态空间”,而是自然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并立的“三大空间”。

  起初的农业化过程,就是农业空间持续扩张的过程,也是农业空间挤压生态空间的过程。后来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也是城镇空间扩张的过程。城镇空间扩张挤压农业空间,并提出进一步扩张农业空间的要求,再度传导力量,再度挤压自然生态空间。也就是说,农业化、工业化两大过程合在一起,持续挤压并吸收生态空间。由此,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的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极度膨胀,野生动植物存续的自然生态空间持续被压缩。生态承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生态空间承载力。当农业空间、城镇空间超过生态空间承载力,将会压垮生态空间,最终导致生态空间彻底崩溃。当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失去了生态空间依托时,自身就走到尽头,也就是进入了文明崩溃的那一刻。在大国内部,可以异地借用生态空间,而小国就缺少了空间腾挪的余地。目前,就全球陆地空间而言,生态空间极度萎缩,已经严重威胁到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安全。这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生态命题。

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关系,好比是一棵树的树根、树干、树冠的关系。生态空间是树根,农业空间是树干,城镇空间是树冠。树高千丈,其功在根。不同的树种,不同的生境,根对冠的承载力不同,也就具有不同的根冠比。同理,当农业空间、城镇空间量级一定的情况下,在生态生产力较高的地方,只需要较小的自然生态空间,而在生态生产力较低的地方,则需要较大的自然生态空间。就像收集天然降水,收集同样量级的雨水,在雨量丰沛的地方,只需要较小的集水区,相反就需要较大的集水区。大尺度观察,生态空间是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根脉,缺少了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地球陆地表面积是恒定数,生存竞争,千姿百态。每一个文明,都对应着一定的自然生态空间。自然生态空间的数量与质量,深刻影响着文明发展的高度和广度。每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其背后一定有广阔而深邃的自然生态根脉。所有走上衰败之路的古代文明,几乎都与农业空间、城镇空间过度膨胀,以致于耗尽了生态空间密切相关。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存在皆源于水。在太阳系,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这是因为,只有地球上的水以三种形态存续,即地球存在三态水:液态、气态和固态。随着温度气候变化,三态循环,生生不息。地球的生命力,源自水的生命力。地球生物繁盛的地方,一定是水源丰沛,水循环强劲的地方。海洋是地球最广袤的水域,也是广阔的生态空间,当今世界7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滨海城市。然而,人是陆地动物,陆地生态空间,特别是降水量,对于人类文明显得尤为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生产力与生态承载力与降水量关系密切。中国著名的胡焕庸线,其实就是400㎜等降水线。目前,全球重要的文明体、经济体,皆是兼具广阔海洋生态空间和广大陆地生态空间的国家,二者缺一不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谓是一语道破乾坤秘。青山是陆地生态空间的骨骼,绿水是陆地生态空间的血脉。进入新时代,实行“多规合一”,开启全新国土空间规划,从制度层面规划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空间,就是为“绿水青山”“量身定制”的国土空间。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三大空间是套装的国土空间,也是统一国土空间的最简捷“三分法”。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上的最新实践。正在核准的“生态保护红线”,其实就是在生态空间之中确立“永久生态空间”,就如同是由此划定了生态空间的“核心保护区”,也等于是确认了一棵大树树根根系的“主根脉”。

  新一轮机构改革,建构了新林业部门。将原农业、国土、住建、水利等部门的草原、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管理职能与原林业部门的职能合并,组建新林业部门。以前,“林地”“草原”“湿地”归入“农业用地”,“荒山荒坡”归入“未利用土地”。实行国土空间规划后,新林业部门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大地景观,一并划入了“生态空间”。至此,“林业”二字已不能精准概括新林业部门的职能任务。新林业部门实现了“农转非”,与资源、环境并口,成为“资源与环境口”的一员。新林业部门已经不再是一“业”,而是一个崭新的国土空间——生态空间,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空间是新林业部门的根,生态高颜值是新林业部门的魂。经略生态空间,厚植生态根脉,建设生态绿军,深耕美丽中国,已经是新时代新林人的神圣使命。岁月不居,时不我待,新林人全面开启了自我更新模式。

陕西特色生态空间

  陕西地处中国心脏地带,向东顺黄河入太平洋,向西沿丝绸之路链接地中海、大西洋。陕西生态空间特色鲜明,熠熠生辉。大秦岭是中华芯脉、中华父亲山,中国乃至世界顶级生态空间,链接东西,和合南北,左手牵着长江,右手挽着黄河。大秦岭的腹腰在陕西,主峰在陕西,精华在陕西。大秦岭之北是黄河,之南是长江,而陕西是唯一全境在黄河与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秦岭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与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分水岭。华山是秦岭最具人文气质的一大支脉,曾是华夏族聚落中心。华山是渭河与(南)洛河的分水岭。河流滋养着文明,而河流的根脉在生态空间,陕西生态空间涵养着汉江、渭水、南洛河,以及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秦岭-华山与渭河一起塑造了千年帝都长安,秦岭-华山与洛河一起塑造了千年帝都洛阳。秦岭是中华绿芯,也是陕西体量最大、功能最完整、价值最高的生态空间,这里不仅有世界四大顶级生态宝贝——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而且有中华四宝——秦岭水、森林、文脉、美景。秦岭之水,滋润西安,滋润关中,滋润大半个陕西,且沿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总干渠,一路北上滋润北京,滋润京津冀,滋润华北大平原,秦岭之水,堪称是“秦岭第一宝”。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延安是黄土高原绿芯。(北)洛河、延河穿延安绿芯而过,黄帝陵在延安绿芯安卧。陕西国土空间,约70%是生态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陕西生态空间质量和颜值,不仅关系自身的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永续发展,也关系全国生态空间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格局。

曾几何时,天生丽质的陕西生态空间,因过度挤压,严重透支,不堪负重,面目全非。秦岭巴山原始森林生态系统,遭遇摧残残败的命运,人们再也无法听到华南虎的咆哮声;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走向崩溃,尽显污泥浊水荒山秃岭;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关中平原,曾是华胥氏与雷神浪漫的天堂——中华伊甸园,竟然也变得是“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20世纪,陕西作家的作品《野山》《人生》《老井》《秋菊打官司》《白鹿原》,大体呈现了那个时代最窘迫的陕西生态样貌,以致不少当代中国人误以为陕西向来就是这般场景。重建优美的生态环境,恢复昔日的生态自信,一直以来是陕西人心中的梦想——梦回大唐、汉唐雄风。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路标,生态保护修复策马扬鞭,初步在生态空间上向世界呈现“陕西绿”:绿芯秦岭绽放生机,关中大地园林化、城市森林化,延安黄土变绿海,榆林草灌锁沙丘。然而,当下的“陕西绿”是“浅绿”而非“深绿”,特别是在陕北长城岭,渭北唐岭(唐帝陵),秦岭山体坡脚,还存在明显的绿色断裂带。现在是“陕西绿”,还不是“陕西美”,距离生态空间高质量、高颜值的要求,还存在巨大差距。推动陕西生态空间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变,由“陕西绿”向“陕西美”跨越,是建设美丽陕西的现实要求,也是必由之路。

生态空间五大阵地

  在陕西生态空间上,不仅有森林、草原、湿地,还有荒漠,以及地质遗迹、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生态空间上的林业五大阵地。

  ——森林。森林生态系统是陕西生态空间面积最大、最为重要的部分。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省森林面积887万公顷,占国土空间(森林覆盖率)43.06%。陕西森林分为两大部分:秦岭(巴山)森林和黄土高原森林(关山、子午岭、黄龙山)。天然林承载了生态空间最稳定的群落、最完备的生态功能、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陕西生态空间的“绿宝石”。陕西天然林面积562万公顷,约占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三分之二分布于秦岭巴山。秦岭巴山是汉丹江所在,中国核心水源地所在。陕西森林特别是黄土高原上的森林,以集体林居多、国有林较少,以纯林居多、混交林较少,以阔叶林居多、针叶林较少,以中幼林居多、成林较少,林分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尚处在恢复当中,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草原。资料显示,陕西草原544万公顷(部分与森林重叠),占国土空间26.48%,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天然草地约占96%,且绝大部分为国有草原。草原生态系统是陕西生态空间第二大生态系统,是防止沙漠化的前沿阵地,在维护黄土高原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封山禁牧,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陕西草原生态系统逐步得以恢复。新一轮机构改革,将草原监管职责由农业部门划转林业部门,意味着草原是生态空间,而不是农业空间,是自然生态资源,而不是畜牧产业资源。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恢复草原生态服务功能,已经成为新林业部门的使命担当。

  ——湿地。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陕西有4个湿地类12个湿地型,8公顷以上湿地面积30.8万公顷,占国土空间1.5%。陕西地处内陆腹地,山地面积较大,湿地面积较小。但是,由于陕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陕西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2006年,颁布实施《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修复迈向制度化。目前,全省已建立9个湿地自然保护区,43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39%。

  ——荒漠。根据陕西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成果,全省荒漠化土地280万公顷、沙化土地135万公顷,分别占国土空间的13.6%和6.5%(与草原面积有交叉重复)。主要分布陕北长城岭一线,包括榆林的定边、靖边、横山、榆阳、神木、府谷、佳县、米脂、子洲、绥德、清涧,延安的吴起等。近年来,多措并举防沙治沙,年均治理沙地105万亩,流动沙地基本消除,沙区植被盖度由1.8%恢复到60%,植被改善气候贡献率达38.6%。

  ——大地景观。大地景观是由多种地貌类型、多种生态系统组合而成的特殊地理单元,也是陕西生态空间的最为靓丽,最为特色的部分。包括西岳华山、壶口瀑布、黄河蛇曲、镇巴天坑、柞水溶洞、靖边丹霞地貌等各类特色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目前,全省地质遗迹357处,已建19处地质公园,70.5万公顷;35处风景名胜区,20.8万公顷,二者合计占国土空间的4.5%(与其他自然公园有交叉重复)。大地景观,不仅包含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也包含人类活动形成的特色景象及构筑物,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态空间六条战线

  在生态空间上,在五大阵地上,林业部门的工作,可以细分为六个方面,也可称之为“六条战线”,即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富民、生态服务、生态安全。

  ——生态保护。对生态空间,实施总体保护、系统保护。生态空间的核心部位,也是精华部位,要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本质上就是划定永久生态空间的边线。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范围,即是生态空间中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永久生态空间”。大秦岭拥有原始森林,完整森林,被誉为中国森林宝岛,绿色水库,生物基因库,自然博物馆,生态秘境,野性天堂。理所当然,秦岭也是陕西生态保护的首要阵地。陕西开全国之先河,为一座山脉立法,颁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截至目前,陕西已建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各类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沙漠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9大类256个自然保护地,陕西国土空间18%纳入了保护地体系。实施“青山保卫战”,秦岭巴山、陇山千山、子午岭黄龙山,全部生态空间纳入主战场。

  ——生态恢复。除秦岭核心保护区外,全省大部分生态空间,原有生态系统曾经遭受重创,留下的是残败的天然次生林。正是这些以天然次生林为主的生态空间成为生态恢复的主阵地。天然林保护工程,就是保护天然林,保护天然次生林,就是恢复“次生林”的生机与活力。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森林抚育,都是促进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残败的天然林是“浅绿色”,恢复起来就会转变为“深绿色”。最近20年,陕西绿由“浅”转“深”的区域,集中在秦岭巴山、子午黄龙等区域,这是停止采伐天然林,实施生态恢复的最显著成果。“三年植树,不如一年禁牧”。在陕北森林草原地带,实行封山禁牧是生态恢复的有效路径。

  ——生态重建。原有的生态空间,过去通过开山垦殖、围湖造田等方式,不少已被转化为农业空间,加之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原有的生态系统彻底崩溃,这部分区域要重归生态空间就需要开展生态重建。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植树造林,绿化国土,以及通过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实现“沙退人进”。延安是全国退耕还林的一面旗帜,全域退耕带来了全域绿色,延安南部的“深绿色”是天然林恢复与退耕还林的叠加效应,延安北部的“浅绿色”是退耕还林带来的生态重建效应。榆林在毛乌素沙地南缘,通过防沙治沙开展生态重建,目前基本架构已经建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工林草植被向天然林草植被演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长期不懈的努力。

  ——生态富民。因为多种原因,一部分人口已经在生态空间上定居生活。即就是将来,有一部分人口仍然会继续在生态空间上谋生存求发展。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生态空间既是自然资源、生态财富,又是生活依靠、经济财富。目前,脱贫攻坚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于生态空间。据大数据资料分析,陕西尚有84%的贫困人口就集中在生态空间上。要立足生态空间,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效益补偿、生态护林员补助等多种方式,让居住在生态空间的人民群众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分享生态保护红利和经济发展利益。

  ——生态服务。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生态空间,听得到鸟鸣,看得见青山,望得见星空,是美丽的殿堂,幸福的天堂。居住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上的居民,羡慕美丽的生态空间,需要亲临其境,体验生态空间上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在生态空间上,“美丽经济”“幸福经济”悄然兴起,特别是秦岭巴山生态资源丰富,要优先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等生态服务业,让城乡居民走进美丽的生态空间,让美丽的生态空间提供美丽的生态服务。

  ——生态安全。生态空间自然资源,包括林地、草地、湿地、林木、野生动植物等,被损毁抑或是流失,林业有害生物、森林草原火灾是生态空间安全的大敌。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草原防火,打击“五乱”,生态空间资源管控,皆是维护生态空间资源安全职责。合起来即是“一管三防”:生态空间资源监管和防虫、防火、防盗。实施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常态监管,确保生态空间资源安全。

生态建设五项保障

  实现生态空间高质量、高颜值,需要全面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加快知识创新和技能提升技能,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建设高素质的生态绿军,形成上下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支撑保障体系。要立足一个空间,统筹五大阵地、六条战线,做好五项保障。

  智能保障——为生态空间高颜值提供新的智能机制。林业是一个古老的部门,面对全新的生态空间,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在思想观念上从一“业”——林业,向一个空间——生态空间转变。我们所说的林业科学技术,绝不是一“业”之科学技术,而是整个生态空间上五大阵地、六条战线的科学技术。新时代新林人,面对全新的生态空间,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在所难免,加快知识创新、技能升级,转换智能模式,大势所趋。用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精准把握生态空间规律,精准识别生态空间特征,精准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建立健全生态空间数据调查、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创新服务平台和生态空间科学技术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空间知识和技能服务能力。

  人文保障——为生态空间高颜值提供社会评价机制。在人文建构上,实现从一“业”向一个空间的转变,建立起与生态空间高颜值相适应的生态空间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空间,爱护生态空间。要创新发展模式,拓宽传播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美丽陕西生态空间新形象。要结合植树节、爱鸟周等主题活动,普及生态空间文化,培养生态空间意识,让生态空间文化扎根精神世界,形成生态空间精神图谱。生态空间文化根植自然生态空间之中,陕西自然生态空间熠熠生辉,陕西生态空间文化必将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秦岭、华山、骊山、终南山、太白山、宝塔山,黄河、渭河、汉江、延河、无定河,黄帝陵、炎帝陵、华胥陵,以及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皆是陕西自然生态空间重要标识,与之相对应的秦岭文化、华山文化、骊山文化、终南山文化、太白山文化、宝塔山文化,黄河文化、渭河文化、汉江文化、延河文化、无定河文化,华胥文化、炎帝文化、黄帝文化,以及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文化,必将是陕西生态空间文化的重要板块。

  资金保障——为生态空间高颜值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在本源上,自然生态空间“厚德载物,生生不息”,并不需要人工干预,也就不需要“多元投入”。然而,在三大空间并立之后,因为相互依存产生了复杂的耦合关系。生态空间上的五大阵地、六条战线,皆需要资金保障,这好比是“树冠对树根的回报”。生态空间高颜值,就是提供生态产品,生态环境,这是最普惠的民生事业,公共服务,必然需要公共财政支撑,特别是中央财政优先支持保障。这里的资金保障,不是保障一“业”,而是一大国土空间,且是为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提供生态保障的国土空间。中央基础建设资金、专项资金,要向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倾斜。进一步完善生态空间保护修复补偿机制,生态资源收费基金和有偿使用的征收管理办法。加强金融组织合作,发挥生态富民、生态服务领域资本吸引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激发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内生动力。

  制度保障——为生态空间高颜值建构政策法律体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空间,特别是永久生态空间。在原有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治理、大地景观五大阵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逐步要将生态空间五大阵地、六条战线、五项保障作为一个整体,做出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形成相对完善的生态空间法律法规体系。要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归口统一保护。“徒法不能自行”。要建立生态空间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生态空间法律监督,组建生态空间综合执法队伍,综合行使生态空间行政执法权。建立健全生态空间全领域、广覆盖的山长制、林长制,生态空间目标考核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用法律制度确保生态空间建设管理高质量。

  组织保障——为生态空间高颜值锻造过硬生态绿军。从一“业”到一个空间的转变,是全方位跨越式的重大转型。绿色是生态空间的本色,也是大自然的象征,新林人就是活跃在生态空间上的生态绿军。要立足生态空间本色,将五大阵地、六条战线、五项保障深度融合为一体,再造组织结构和组织流程。要树立生态空间主人翁意识,发挥生态空间建设主力军作用,打造“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生态绿军。要创建特色的生态绿军文化,建设过硬的生态绿军风纪。秦岭是世界级生态空间,四宝是世界级生态宝贝,生态绿军是生态空间、生态宝贝的忠诚卫士,要有秦岭四宝一般的精神魅力。要像大熊猫一般谦逊、博爱,像朱鹮一般和美、高远,像金丝猴一般机智、拼搏,像羚牛一般团结、坚毅,将“四宝精神”合力一起,决胜林业工作高质量,生态空间高颜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大空间是一棵大树的三部分,也是密不可分的生命共同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两大部门,在全程监管三大国土空间。住建部门是城镇空间建设管理主体,农业部门是农业空间建设管理主体,新林业部门则是经略生态空间、建设管理生态空间的主体职能部门。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林人应该无愧于新时代,具有更敏锐的生态自觉,更坚定的生态自信,更牢固的生态空间观,勇做生态空间的忠诚战士,创造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生态产品,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为美丽中国贡献陕西力量,为美丽陕西贡献林业力量。

2019年10月3日于磨香斋,4日、5日、6日三次修订,13日第四次修订。

阅读 13918
推荐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9游会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9游会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9游会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9游会首页, 9游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