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保护绿水青山 勇担生态责任
媒体:原创 作者:黑龙江挠力河湿地保护区
专业号:
2022/1/29 11:37:09
——北大荒集团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保护倡议书
自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北大荒集团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积极履行生态保护责任,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先后建立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虎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勤得利鲟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乌苏里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水莲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6.78万公顷,占垦区保护地总面积91.5%。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分布在垦区11个国营农场辖区内,保护区物种丰富,生物多样,风景秀丽,被称之为“天然生物基因库”,是三江平原原始湿地景观的一个缩影。作为北大荒集团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北大荒重要的生态宝藏,也是北大荒集团湿地保护成效的重要标志。
湿地保护是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的重要环节,是北大荒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协调北大荒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措施,是北大荒保护湿地、重视生态的具体体现。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北大荒集团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坚决撑起“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绿色发展生态理念,也坚定扛起保障国家粮食生态安全重担。按照北大荒集团“三大一航母”战略规划,随着“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的快速推进,湿地保护的任务愈加艰巨。值此第26个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我们向社会各界发起倡议: 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珍爱湿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强化湿地保护能力建设,搭建信息管理平台,确保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构建北大荒国家级、省级湿地保护区保护网络,发挥纽带作用,强化协调联动机制,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加强湿地绿色发展管理和监督,杜绝破坏式、掠夺式发展,严防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建立融媒体传播矩阵,强化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功能、湿地与人类社会之间密切关系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湿地生态保护自觉性,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首席媒体:北大荒融媒发展有限公司
联合发布: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虎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乌苏里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水莲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勤得利鲟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湿地日
2022年2月2日,我们将迎来第26个世界湿地日,也是第1个联合国世界湿地日,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wetlands action for people and nature)”。旨在认识湿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积极影响,强调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为我们提供了几乎所有的淡水,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改善水质和维持区域水循环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黑龙江虎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如果没有湿地,就没有丰富的水资源。同时,水也是湿地的生存之本,离开了水,湿地也将不复存在,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因此,保护湿地必须从保护水入手,而水资源的保护,则必须从保护湿地开始。 ↑↑黑龙江虎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40%的物种在湿地生存繁殖,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黑龙江乌苏里江省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湿地类型众多,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物种。据初步统计,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中国有淡水鱼类770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在中国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唯一的越冬地或迁徙的必经之地。
↑↑黑龙江勤得利鲟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
泥炭地、红树林和海草储存了大量的碳,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汇。湿地特别是泥炭地,在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质。因此,湿地的消长会影响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与速度。研究显示,尽管湿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5%~8%,但却储存有约525gt的碳,约占全球陆地碳库的35%。 ↑↑黑龙江水莲省级自然保护区↑↑
其中,占全球地表面积仅3%的泥炭地存储了30%的陆地碳,在距今两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消退,森林慢慢生长之后开始形成,其碳库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2倍。在当前全球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工业减排仍将持续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发挥湿地调节气候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黑龙江勤得利鲟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湿地农业、生态旅游等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湿地成为乡村振兴的强有力的龙头和载体,通过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创造性地发展湿地等特色产业,能够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并且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提高就业率。可以以湿地公园为依托,引导贫困户参与到湿地公园建设中,开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既保护好珍贵的湿地资源,又促进其稳定脱贫。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黑龙江哈拉海省级自然保护区↑↑
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稀濒危的物种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在科学教育、生命科学研究、生物保护和生态学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中国高产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就是由海南岛南红农场的水沟边偶然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与籼稻杂交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