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晋峰: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海南)首届矿山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媒体:原创 作者:中国绿发会
专业号:
2020/9/20 10:31:32
9月5日至6日,由国际休闲农业联盟主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协办、海垦旅游集团承办,海南省旅文厅、省林业局、省生态环保厅及儋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2020全国首届矿山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召开,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应邀在会上进行主题演讲。 周晋峰结合自己曾经与海南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有关领导联合商议筹建国际旅游学院的渊源,以及在我国南海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行动的故事,阐述了发展生态旅游对于南海的价值,并重点介绍了在近期中央关于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海南的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周晋峰指出,很多人去海外旅游消费,如马尔代夫、去斐济等地,但其实海南,比如莲花山,这样的国内旅游其实更具价值。未来由于疫情和国际形势等原因,以及我国发展策略的调整,“大循环”势必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方向,也是我们应该倡导的方向,这也是海南面临的极大的机会。周晋峰表示,会上已有专家对本次开会讨论的项目都有很多很好评价,借此机会,重点就矿山生态修复这个议题做一些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解剖。 “从我们的专业角度和实际遇到的案例来讲,目前生态修复在中国大多时候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所以刚才有领导讲要加强矿山修复技术,我非常赞同,生态修复是一项大事业,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生态文明作为指导思想,可以充分应用到矿山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工作中。” 周晋峰博士的报告分为4个部分:一是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二是生态污染治理,三是矿山修复,这部分又为两大块,分别是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四是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四个文明变迁,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现在的生态问题不是个别问题,是工业文明的增长方式已经无以为继、是整体生态污染和破坏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极端的状态,到了人类必须进入生态文明才能谋求未来发展的程度。“以矿山修复为例,我们必须从生态、从根本上将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去调整为生态文明的状态,这是必须要做的。”周晋峰博士表示。 “地球经历了5次的生物大灭绝。恐龙在第5次的时候灭绝了,我们同情恐龙。但其实人类在地球上也许不会比恐龙更有机会,因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来临,其根源在于人类。”周晋峰博士报告中还讲道。 复活节岛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曾经,由于岛上居民过度索取,最终岛上只留下了一些巨大的石像“见证”这里曾经的文明辉煌。周博士还介绍道现在全人类正在重走复活节岛之路,甚至比当时岛上的人类走的更快。但这一次,人类在地球上留下的不是石像,而是塑料垃圾和钢筋水泥等等。 人类目前主要面临三个危机。首先是生物多样性危机,但很多人将“生物多样性”片面的理解为了物种多样性,如猴子、大熊猫这种物种层面的。事实上这是以偏概全的。其实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层次,一个遗传资源多样性,一个是物种多样性,第三个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其次是气候变化危机和公共安全危机,这都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不可逾越的障碍。 蒙德利尔公约,是科学家们在地球南极发现了臭氧空洞,有顶级科学家呼吁全球重视这一危害,推动了公约的诞生,开始限制氟化物的生产使用。因为,如果不改变,地球的臭氧迅速的消失,紫外线就可以把我们这一代人类全部消灭。当时很多工业文明的领导者还疯狂地反对,坚持会引起几千万人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问题等问题。但是蒙特利尔公约依然坚决要求改变。现在臭氧空洞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的解决。 关于怎样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周博士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和全新的方法论,是我们对世界的整个看法和认知,当下人类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应该随之改变。” 矿山修复,包括两个概念,一个是污染治理,一个是生态修复。 在污染治理上,周博士提出了“三公理”是必须要坚持的,但是现在的生态修复中,鲜有项目注意到这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不扩散公理,工程修复的时候,首先要不允许这个污染进行扩散,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常州毒地案,在修复它的过程中,把土挖出来换一个地方去,想以此来解决土地污染的问题。但是这个违反了不扩散公理,其在挖土、运输的过程都带了二次污染,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社会问题,大家搜一下常州毒地案就能看到这件事情,我们有效的制止了这个事情。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腾格里沙漠污染处理,沙漠污染之后,把土挖出来,装进塑料袋拧起来,这一种修复方法是错误的。那里有10多年沉寂状态的污染土壤,在整个挖土的过程之中,如果加速了土壤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扩散,对地上地下水的扩散等,它实际上是违背了不扩散公理的。 第二个公理叫‘不为害’。比如说水污染治理,陕西发生的石油管线漏油,地下水怎么治理?有的公司就提出来把水抽出来,然后过滤、投药,弄干净再放回去,这明显是不符合污染治理的,我认为应该通过给村民提供合格的饮用水来解决问题,因为地下水的污染治理是很难的,用抽出来、净化再重放回去的方式,看似合理正确,但其实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不如何不为害这个基本原则。 第三个公理要充分公示。大家都学过化学,都学过氦氖氩氪氙氡,氡在元素周期表最右下角。它具有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如果存在于我们日常的产品中,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有关企业的有关产品应该有一个公示,包括它的剂量、含量等情况要公示,这就是我们提出来要充分公示,这样的话就不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以及让大家安心。这就是我们说的充分公示。只要跟大家说清楚,请大家了解并辩证的来看待现实存在的问题。 关于生态修复的四个大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节约原则。两年以来,我们一直都在讨论节约问题。在6、7月份,我们密集地研究食品节约问题。8月份习总书记正式讲话要节约粮食,我们后面也将接着坚持节约粮食,也要倡导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块布料……因为这些背后都有生态代价。 我们在矿山修复中也要坚持节约原则。比如说水,有些地方强制要求必须把污水治理成一级、二级的水,其实这并不是完全合理的,有些地方河湖有其自然的特殊性,这种要求反倒破坏了其原本的生态。而为此大量付出的成本,也违背了节约原则。 第二原则是自然原则。北京不老屯大量曾要求种树,但种树是错的,因为这个地方本身是湿地,是不适合种树的,湿地就是其正确的生态。还有些平台号召用户在沙漠大规模种树,虽然种的是当地的植物,但是大规模的种植,导致地下水被超量采用,对整个下游的影响是重大的,这种做法在新疆已经有几个案例,上游种树,下游就成荒漠。因此自然的原则尤其重要。另外还有北戴河鸽子窝、北京南苑湿地公园、河北元氏县槐河治理工程等项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第三原则是有限原则。比如内蒙岱海治理问题,岱海氟化物超标,应该怎么治理?我们知道岱海这个地方本身就氟化物超标,不是人为原因。因此,我们不能拿国家一类水、二类水的标准去衡量。再比如像西藏的臭氧超标,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它是高原地区,自然情况下紫外辐射就很强,因此治理是有限的,不能过度,要结合实际情况。 第四原则是宏观原则。在卓乃湖,我们通过连续20多年的卫星图片发现,卓乃湖已经被大规模的沙漠化,兴起沙尘暴。对于这个问题,怎么治理?有两派建议:一派意见是人定胜天,一派意见就是顺其自然。我认为都不太对,我们要把绿水青山放在第一位,然后充分发挥人的力量在自然的条件下去改变,这也应是矿山修复应该坚持的基本的核心观点。 周晋峰博士还结合中国绿发会成功推动麋鹿回归的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系列标准工作进行了阐述,“一个地方的生态不是看它多绿、长多少草,而要做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这样可以评估当地生态情况,推荐技术部门可以研究一下。” 关于矿山修复和旅游,周晋峰表示,尼帕病毒的大量传播,可以溯源到马来西亚大量的森林砍伐,导致蝙蝠飞到养猪场栖息,其携带的病毒随着它的唾液、排泄物感染猪群,最终导致人类患病,这种病毒的死亡率超过70%。2016年在广东清远发生的一养猪场爆发致命猪疫情,迅速导致附近另3个农场也相继爆发了该疫情,到2017年5月,已经有24693头仔猪死亡。后来发表在nature的一篇文章表示,是由菊头蝠携带的病毒所致。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意见》,但其中还缺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2020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改司、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国家中医药局国际合作司等4部委公布了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绿会为此还特别致函提出有关建议。在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还包括很多细节,还要保护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充分公示森林中的风险。 “在自然界、在森林中,有170万个病毒和细菌,正在等待着机会到人类身上‘栖息’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裹足不前。自然旅游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贡献和作用。探索自然、回归自然是人类很重要的一课,就像人类的迁徙。所以,去森林里面,走向大自然,是应该积极倡导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风险,让人们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去做。 我们支持海南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因此做好矿山的生态修复,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给当地提供一些9游会的技术支持,真正达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而这些废弃的矿山,也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栖息地的一部分,我们也应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携手把它的修复工作做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