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有独特的代表性,不仅因它有世界上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采访前,记者还听到有关盘锦的几个“不可思议”:为了斑海豹和黑嘴鸥的安宁,本已动工的辽河大桥一再迁址,滨海大道向北绕弯;湿地面积已占城域大半的盘锦市,仍自我加压主动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环保人士与开发企业由对着干变成了一起干……剥去芜杂,断指存腕!盘锦如何恢复湿地生态本色?且看这一场跌宕起伏的自我救赎。
8月下旬,辽宁滨海城市盘锦迎来了自己最美的时候。蓝天白云下,海鸥白鹤齐舞,茂盛碱蓬草织就的红海滩一望无际,宛如好客的大自然铺就的红地毯。浩瀚雄奇,鲜艳炽烈,引人迷醉。
“盘锦不是一直这么美的,也曾走过弯路。大片湿地被挤占沦为失地,我能听到它的叹息。”获得过“地球奖”的盘锦市民刘德天觉得,曾经的众鸟飞离便是大自然的无奈浩叹。
不让湿地再失地
“惊心动魄,夜不能寐。”李成健这样形容工作组依法清退围海养殖户的日日夜夜。
身为盘锦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成健站在了执法一线的风口浪尖。去年5月到6月,盘锦全域“退养还湿”进入倒计时。矛盾冲突激烈时,有人以点燃汽油瓶甚至跳海相威胁,阻挠执法。
养殖户的抵触情绪为何这么大?“血本无归,搁谁谁都心疼。”盘锦市盘山县海参养殖户陈志海说,早年(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方上还鼓励人们开发沿海荒滩创收改善生活,现在叫停围海养殖恢复湿地生态,道理虽然都懂,可很多养殖户最近几年才接手,东挪西借投入几百万元养海参还没见亮就要撤出,搭着帐篷看养殖的那些苦日子白熬了。焦虑的根源在于“退养还湿”的代价巨大,具体到个人,很难割舍家庭这本小账。
养殖退一米,湿地进一米,每一步都是硬仗。盘锦598个围海养殖户来自12个省份41个市,多数海域使用权证已经过期,有的从未取得海域使用权,有的将使用权非法倒卖、层层转手加码,把政府每年每亩收取的海域使用金由100元转手炒高到几万元,导致不少现有养殖户成为倒卖链条中的受害者。
怎么办?是久拖不决还是啃硬骨头?“硬仗再难也要打,我们靠人性化执法去啃硬骨头,直到2020年底超额完成湿地恢复工程,也没发生一起恶性事件。”李成健说,挽救湿地既要逐个逐户讲大义,也要政府投入真金白银去“赎买”。对到期退出的养殖户补偿5382元/亩的转产费,对坚持养殖者给予2倍面积的异地置换,对非法倒卖者则走司法渠道让其“吐出”非法所得。
“按说盘锦可以少干一些的。”主抓湿地保护工作的盘锦市副市长徐同连解释,国家批复的蓝湾工程给盘锦划定的湿地恢复面积为5万亩,而盘锦2020年就推进“退养还湿”6.29万亩,从2015年以来累计清理平整围海养殖总面积达8.59万亩,新增自然岸线17.6公里,完成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徐同连慨叹,1202个养殖池推倒平整恢复湿地,是盘锦人一米一米?出来的,“惟其艰巨,方显勇毅。不让湿地再失地,已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盘锦市领导班子的共识”。
损失超百万元,获得70多万元转产补偿,陈志海最终选择了与执法者特别是与自己和解。他跟记者“掏心窝子”:“政府也不易,不仅没了海域使用金收入,还要倒贴养殖户上亿元,图的啥?不就是把欠账还给湿地吗?原先围海养殖啥手段都使,周围野生鱼虾几乎绝迹,海鸟也没食吃。咱们这代人不能光想着自己,得给子孙后代积德啊。”
“多年的历史遗留难题画上句号,盘锦为辽宁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树立了样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兴伟点赞道。
背对背到心连心
犹豫,迈步,展翅,起飞……盘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阵阵鹤鸣在鸟类人工繁育基地响起,探头探脑走出来的几十只丹顶鹤,没一会儿就飞出视野,消失天际。8月21日一大早,记者有幸赶上了丹顶鹤放飞的壮观场面。
“看见没,你靠近它也不躲,丹顶鹤可聪明哩。”保护区工作站负责养鹤的赵仕伟接下来又说了这句“人心好,鸟知道”,让听者为之一震。
人心有多好呢?比如,默默做公益的民营企业诚通公司每年拿出50多万元供给丹顶鹤人工繁育。比如,丹顶鹤吃了农户家的稻田蟹,农户也不跟丹顶鹤置气。更有像刘德天这样的动物保护志愿者,“简直可以拼了老命去护鸟爱鸟。”刘德天的老伴嗔怪他。
刘德天可不是一般人,盘锦这地界,有很多人顶他,也曾有很多人恨他。为啥?“就一条,谁危害鸟我就和谁过不去。”刘德天今年都71岁了,说话还是这么“耿耿”。外号叫“老黑头”,不是说他脸黑不好相处,是他钟爱的宝贝――黑嘴鸥,是黑嘴黑脑袋瓜。这么酷的鸟百余年来仅存在于传说中,在盘锦被发现时还曾引起世界轰动。刘德天1991年乘势创办了黑嘴鸥保护协会,并任会长。他说:“我是黑嘴鸥的头儿,我来说它们想说的话。”
盘锦修滨海公路,黑嘴鸥“说”不想被打扰,刘德天就给市委、市政府写信,吁请滨海路向北挪移7公里绕开黑嘴鸥栖息地。结果,盘锦思量再三,批准了。人们今天看到的辽宁滨海大道,唯独盘锦有一段路离海那么远。黑嘴鸥知道为什么。
刘德天的执拗触碰了不少企业的利益。2012年辽河油田一家分公司在湿地中建了一片停车场,因噪声和油气污染影响鸟类栖息,刘德天与企业几番交涉未果。刘德天把这事放到网上,引发各地环保志愿者的声援。最终,企业被迫将刚建好的停车场拆了个干净。
“现在企业还恨你吗?”记者问道。
“不,以前我们和企业在保护湿地上是‘背对背’,现在没有分歧,有劲一起使。”刘德天认为,如今盘锦各方保护湿地的心已拧成一股绳。
还说辽河油田,有204口油井被划入辽河口湿地保护核心区需要封闭。封井意味着每年减少原油开采5万吨,年均直接损失上亿元;意味着井口地面重新恢复还要投入2.7亿元。
“没说的,干!”辽河油田质量安全环保部副主任白天说,到2030年封闭保护区内油井的方案被辽河油田一再提前,2019年即实现核心区油井全部封闭。缓冲区内也有278口油井目前完成了封闭。更别说那些没有上级要求的“自选动作”,比如在国内率先采用地下水平井、丛式井,开采成本成倍增加,只为减少地表植被破坏。
“谁不希望家乡美?放眼长远才走得远。”辽河油田党委书记李忠兴说,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相辅相成,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这就要求企业拿得起放得下。
投木桃兮报琼瑶
这是一条生命通道:每年近百万只迁徙候鸟在此停歇、繁殖,有珍贵的丹顶鹤(占全球的45%)、白鹳(占全球的25%),还有世界数量最大的黑嘴鸥……如果说鸟类与人类有不变的约定,那么,盘锦湿地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鹊桥”之一。
曾几何时,鸟如约而来又绕行而去,因为湿地植被、近岸水质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被挤占、被抽干的湿地只剩“渴”望。
10年过去,盘锦湿地保护面积由2010年的8万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12.4万公顷,申报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工作已通过国家评审。
10年过去,丹顶鹤与黑嘴鸥等珍稀鸟类种群数量增长10倍,唯一能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斑海豹,已放心地把这里当成了家。
亲近湿地的盘锦人积极“引湿入城”。7条水系环绕的双台子老城区星罗棋布“鹤乡园”等12个小微湿地,居民王爱珍常常在湿地公园的木栈道上走一走,在凉亭里坐一坐,“城里孩子能听到蛙声,家门口就能看看鱼呀、鸟呀,真好”。
湿地,大片大片的湿地,在盘锦人的齐心呵护下慢慢展露暌违已久的绮丽姿容――
夕阳斜照红海滩,秋水共长天一色。潮涨时,辽河口湿地万鸟翔集,骤然而起倏然而落的鸟浪遮天蔽日,蔚为大观。
2020年重现此景,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副局长侯军一吐胸中块垒。教师出身的侯军坦陈自己心底涌起难以名状的感动,“投木桃兮报琼瑶,盘锦努力鸟知道”。
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我曾经很苦闷很苦闷,不知道明天和破产哪个先来。”有过极端想法的张丙坤一看到苇场上千名职工眼巴巴地期待,就咬咬牙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唯有他退不得,谁让他是大洼区赵圈河镇芦苇场场长呢?
难呀,20多万吨芦苇堆成一座座小山,3年没卖出一根。且不说为环保让路关闭了多少“小造纸”,就是剩下来的造纸厂也多用进口木浆,芦苇造纸又贵质量又不好,卖给谁去?
苦呀,划为保护区后的芦苇荡不能经营别的,苇场职工每月糊口只有几百元,退休养老金还得依赖政府补贴。
日子不能这么过,听说秸秆可以造板材,张丙坤来了劲:“芦苇为啥不能!”
可是,没有先例,没有技术。张丙坤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栽倒。所有的失败都是拿钱堆出来的呀,问题是,张丙坤没有钱,都是借的。老张的苦闷,你懂的。
5年坚持,老张终获成功!通过在辽宁省科技厅“揭榜挂帅”找技术能人,老张攻克了芦苇内膜祛除等若干技术关隘。2017年,世界上第一张芦花家具板在老张创办的盘锦积葭生态板业公司诞生了,2019年实现了量产。老张现在可自豪了:与木材相比,芦苇制板天然清香不含甲醛,不怕潮湿还韧性足,自打公司推出的无醛板获得了国际认证,国内外市场一下子变得供不应求。“别人一张e0级(最高环保等级)板材卖七八十元,从咱这里进货价就过百。”
“同芦苇制板的生态价值相比,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小菜。”老张揭秘了芦苇生态保护背后的一个大问题。国内许多有名的芦苇湿地在失去人工干预后出现生态告急,关闭湿地边的造纸厂后,芦苇无人收无人割,烂在水里造成了更大的次生污染和碳排放。很多城市不得不重新花高价雇人收割芦苇。实地了解芦苇制板工艺后,湖南岳阳与老张签订合作协议,希望复制积葭生态板业的模式拯救洞庭湖苇海。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为此认真算了一笔账:造板材“以苇代木”,每立方米可替代砍伐10年生大树3棵,综合利用后减少碳排放约1.2吨。盘锦积葭生态板业公司一年就消化15万吨芦苇,节省的碳汇以每吨50元计,也有900万元碳汇交易值。而全国每年有250万吨芦苇亟待收割处理,碳中和潜力巨大。
哭也湿地,笑也湿地。许多“一条道跑到底”的盘锦人与老张很像。如首倡湿地水稻河蟹共生模式的科学家创业者李晓东,如利用苇草作培养基种植彩色蘑菇的杜红。
“你们看到苇草蘑菇的美,没看到我们利用苇草的苦。”8月20日,站在一大圈摆放成“心形”的彩色蘑菇中间,面对记者镜头,杜红说自己笑不出来。她也是一头扎进芦苇种蘑的技术里出不来了,原以为投入几百万元咋也能成的杜红,先后赔进去几千万元。丈夫见面不说话,家人也无语,亲友觉得借钱没够的她不是种蘑是“中魔”了。在员工面前素来坚强的“采蘑菇的老姑娘”,有时正开着车,眼泪就突然哗哗地止不住,就像车窗外的瓢泼大雨……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一根脆弱的苇草,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以此献给这些为湿地,也为救赎自己而奔忙的盘锦人!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9游会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9游会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9游会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