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泥炭地占地球陆地面积3%,储存了陆地上1/3的碳,是全球森林碳储量的两倍。2019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提出——湿地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气温上升、海洋变暖、冰雪消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通过寻求科学的对策,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才有积极作用。
2019年第23个世界湿地日即将来临,《湿地公约》组织明确“湿地与气候变化”为世界湿地日主题,以突出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以此提高公众认知,推动湿地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湿地缓冲极端天气对海岸线的影响
沿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起着减震器的作用。特别是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滩涂或河口的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
湿地减少洪水,缓解干旱
内陆湿地,如洪泛平原、河流、湖泊和沼泽的功能就像海绵,吸收和储存多余的降雨,减少洪潮。
湿地可以吸收和储存碳
泥炭地、红树林和海草储存了大量的碳,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汇。湿地特别是泥炭地,在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今年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气候变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增加湿地碳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
2016年,原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2020)》,明确了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自2014年起,我国启动了重点省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对分布面积较大的内蒙古、四川等11个省份泥炭沼泽进行碳库调查,目前已完成6个省份调查试点工作,2018年创新性地建立了泥炭地调查工作机制,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和中国湿地保护协会
支持单位: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 运营:湿地保护网
基于理论和技术构建,配置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03号
主办单位:中国湿地保护协会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03号
基于理论和技术构建,配置